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一种矛盾的孤独感,会经常为此痛苦不堪,却又竭力维护,于是乎,常常处于一种挣扎状态:既希望别人关注,关心别人,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,于是干脆直接抗拒,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,渴望被理解,渴望被关注…哪怕会后悔,也是继续坚持着去抗拒,而且会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理想的完全相反。那种挣扎完全可以不必要的,经常事后自己也会想,这不是自找的吗?这不是无病呻吟吗?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坦诚一点,敞开心扉呢?
如果有,那么恭喜,你可能会有一点点精神病潜质,如果平时言行中还无法自制且足够偏激,极端,那么你可能需要些心里辅导,请大侠好自为之。
上述观点出自书本《天才在左,疯子在右》——《灵魂深处》篇,是作者在长达四年对各类精神病人访谈后,总结的精神病人的一个共性。当然,如果处在现在,小众文化的蓬勃发展,即使似我等死宅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共鸣,肆意挥洒,给了大家足够敞开心扉,释放压力的地方,若非过于极端化,倒也不用担心。
作品《天才在左,疯子在右》作者高铭,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,不过里面夹杂了不少非精神病人的观点,当然即使是精神病人,也有许多逻辑严谨,知识渊博,信念坚定。让多年后三刷的我,在猎奇之外,不得不感慨,物质上被显示吊打,精神上连精神病都不如,活该在墙角瑟瑟发抖。
作者以“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为序”,用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列跋,连外篇共整理摘录了有52篇访谈手记,最早于2009年8月17日在天涯鬼话上发表,10年实体书发表本次仅仅挑出几个笔者印象深刻的篇章进行详解,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了解。
《永不停息的心脏》
一名生物学家偏执于分形几何疯掉然后治愈的心理路程,与电影《美丽心灵》中的约翰纳什有异曲同工之妙,同样是因纯粹而偏执,因偏执而发疯,一个因生物中的分形几何学困惑于人类并不高贵,一个是因为天才的自尊而自闭,不过文中的生物学家四年后便痊愈了,纳什确实抗争了三十多年,获得诺贝尔奖后方自愈。在此,引用文中生物学家醒悟后的原文表达:
【他平静的看着我:“马可以跑的飞快,鱼可以游得很深,鸟可以飞的很高,这都是他们的特点,为什么呢?马跑得快,但是马不会四处去问自己为什么跑得快;鱼游得神,但是鱼不会四处找答案自己为什么游得深;鸟可以在天空翱翔,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得那么高。我是人,我不会那么快,那么深,那么高,但是我能够去找,去追求那个为什么。其实这就是人类的不同啊,这就是人类的那颗心啊。”
我:……
他:“其实,我想通了很多很多,生和死,不重要,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;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,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。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,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,带着自那颗人类的心,永不停息的追寻那个答案。有没有答案,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。”】
人类就是这样,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,期待,希望,永不停息的心脏,保持这份期待和希望,并持续的追求下去,这很重要!
《永远,永远》
一位因老伴去世,而幻想其依然活着的老人,生活平静而安详,不愿意用我苍白的文字去描述这段真挚的感情,在这,如作者般,摘抄老人珍藏卡片中的一段作为介绍:
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
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
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
但那份心情,却依旧没有改变
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
正因为是你我才有勇气说
“永远,永远”
无论什么时候,对于这种纯挚的感情,都会感动。还有很多很多故事,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了解,后续如果有时间会出一期视频详细介绍,大家一期交流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