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07年,46岁的皇后徐妙云去世。可明成祖朱棣却喜欢上了小姨子徐妙锦,于是派人到徐家“提亲”,没想到却被徐妙锦拒绝了。
甚至还写了一封《答永乐帝书》,表达了自己无心皇后之位,向往青灯古佛的自由生活。然后,徐妙锦削发为尼,不再过问世事。
然而,朱棣不仅没有断了娶她的执念,还因此引出一个惊天大案…
徐妙锦,中山王徐达的小女儿,皇后徐妙云的妹妹,也就是朱棣的小姨子。
徐妙锦天生丽质,长得非常漂亮,又有涵养,不仅知书达理,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所以深得朱棣的喜爱。
徐皇后去世后,朱棣多次派遣女官去劝说徐妙锦,想把她娶来继承皇后之位,可偏偏妙锦不肯答应,还拒绝和她们见面。
徐妙锦为了摆脱朱棣的纠缠,写了一封闻名于世的《拒永乐帝书》给朱棣,然后就削发为尼了。
朱棣见徐妙锦如此决绝,虽然很气愤,却也是毫无办法,只得由她去了,从此也不再提立后之事,只是命王贵妃总理六宫事务。
不久,被小姨子拒绝的朱棣,把情感转移到了一高丽人身上,这人就是附属国朝鲜国进贡的女子权氏。此女子长得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,朱棣对她异常宠爱。
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曾说:“权娘娘七分神似徐妙锦。”我想,这也是为什么朱棣是一眼就看中了权氏的原因吧。
据说,权氏有一种特别的技能:吹箫,箫声婉转,绕梁三日而不绝。朱棣听得如痴如醉,不能自拔。不久,权氏就被封为贤妃,掌管后宫事务,权氏的父亲权永均也被封为光禄卿,宠极一时。
几个月后,贤妃权氏跟随成祖朱棣北征,没想到,权妃竟然中了暑气,在征战的随军队伍中暴毙而亡。朱棣刚喜欢上的妃子,心中的空缺也刚刚得以填补,没几个月居然仓促离世了,这让朱棣万分悲痛。
虽然权妃的死既突然又蹊跷,但当时朱棣并没有在意,以为就是中暑了,也没有深究。
然而,3年后的一天,吕美人的婢女和之前侍奉权妃的婢女发生剧烈争吵。权妃的婢女情急之中说:“别以为我不知道,我们家主子就是被吕美人毒死的。”
此话一出,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,朱棣随即派人调查,顺藤摸瓜查出当年吕美人出言不逊,咒骂贤妃这个位子坐不了几个月。
虽然吕美人一开始并不承认,但吕美人受不住酷刑的折磨,也这好招认了。说自己派身边的几个太监去宫外,在一个银匠的家里借了点砒霜。在随朱棣北征时,吕美人趁机把砒霜掺到胡桃茶中,骗权妃喝下。
事实清楚,朱棣命人把吕美人身边的太监、宫女以及卖砒霜的银匠通通处死了。按理说,此事可以结案了,可是在贤妃死后的第11年,此案又发生了巨大的变故。
宫中有一个叫贾吕氏的嫔妃和一个鱼姓宫女,都与太监有私情,被成祖朱棣发现后,他们双双为情自杀,史称“吕鱼之变”。
本来朱棣并没打算处罚他们,可他们为什么急着自杀呢?朱棣觉得这里面一定另有隐情,于是,把贾吕的下人抓起来讯问,结果这些侍婢根本经不住拷打,居然招出了一个惊天秘密:吕嫔妃想要谋杀皇帝。
原来,吕美人并没有下毒陷害权妃,她被吕嫔妃诬陷了。而这个吕嫔妃原本是想毒杀皇帝朱棣的,结果她自己以为被朱棣发现了,于是便畏罪自杀了。
这下子可了不得了,朱棣就觉得后宫实在是太不安全了,后宫的女人们居然想要毒杀我。因此,一气之下,命令把吕嫔妃宫中所有的宫女全部凌迟处死。
据《李朝实录》记载,这一次被连坐杀害的人共2800多名宫女!最可怕的是,朱棣皇帝每次都要亲临现场,看着这些人被剐杀!这种血腥的场面持续了好几天。
在《明太宗实录》中记载,在杀戮最狠时,刚建成的紫禁城奉天、华盖和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被烧为灰烬。朱棣因此发布《罪己诏》,里面提到:莫非有冤案,是非曲直没有辩解吗?
为了徐妙锦,朱棣选择了权氏,为了权氏冤枉了吕美人,又因为吕美人,朱棣诛杀近3000宫女。
公元1424年,朱棣驾崩,徐妙锦竟然又蓄发还俗。这说明,她是真厌恶自己姐夫明成祖朱棣,出家只是权宜之计。
1440年正月初六,徐妙锦辞世,享年61岁。
另外,虽然以上内容是正史记载,但仔细推敲,很有可能发现另一个事情。徐妙锦很有可能杜撰出的一个人,而她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安王朱楹的妃子。
但是,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徐妙锦这个人的存在,毕竟徐妙锦有很大的可能是安王妃,而且如果是那样,永乐帝朱棣心仪自己的弟媳兼小姨子安王妃也是可能的,毕竟朱棣曾经冷落甚至迫害过安王。
而安王妃早在安王就藩平凉的时候就再无记载了,很有可能就是在安王就藩平凉前安王妃遭到朱棣的求婚,安王妃拒绝之后出家为尼,朱棣这才死心,但是有迁怒与安王让他就藩平凉,至今北京还保存有传说是安王妃出家的王姑庵。
但是,猜测毕竟是猜测,推断毕竟也只是推断,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,我们不得而知,但这也正是历史令人着迷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