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毛小说网

精选小说导航,热门好书推荐,畅读优质网文世界

玉屑珠尘【王雱】三首诗词里的北宋春愁

文/诗词

北宋嘉祐年间的某个暮春,宰相府邸的紫藤花架下,一位病弱青年倚着雕栏,看双燕掠过帘栊。他是王安石长子王雱,时年不过三十,却已在诗词中写尽了人间情愁。

作为"拗相公"最钟爱的儿子,他承继了父亲的才学,却未及舒展抱负便因病早逝。现存的几首词作,恰似碎玉投壶,在历史深处叮咚作响,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崇文时代的情感褶皱。

一、《眼儿媚》春愁织就的丁香结

杨柳丝丝弄轻柔,烟缕织成愁。海棠未雨,梨花先雪,一半春休。

而今往事难重省,归梦绕秦楼。相思只在,丁香枝上,豆蔻梢头。

这首被誉为"北宋婉约词标本"的小令,起笔便见巧思。词人以柳丝喻愁丝,烟缕般的柳影不是春风裁剪,而是愁绪织就,化无形为有形。海棠未遭雨打,梨花却已似雪飘落,精准捕捉到仲春向晚的物候变化——当海棠还在枝头矜持,梨花已用一场盛大的凋零宣告春光过半。

下阕"秦楼"典出《列仙传》,代指恋人居所,可梦魂萦绕处,唯有丁香结的愁闷与豆蔻梢的怅惘。据《东轩笔录》记载,王雱因体弱多病与妻子庞氏分居,父亲王安石做主为儿媳择婿再嫁,这首词或为追忆前缘所作。丁香含蕊未吐,恰似未说出口的深情;豆蔻含苞待放,又如停驻在记忆里的青春年华,道尽了爱而不得的隐痛。

二、《倦寻芳慢》榆钱买断的登临恨

露晞向晚,帘幕风轻,小院闲昼。翠迳莺来,惊下乱红铺绣。倚危墙,登高榭,海棠经雨胭脂透。算韶华,又因循过了,清明时候。

倦游燕、风光满目,好景良辰,谁共携手。恨被榆钱,买断两眉长斗。忆高阳,人散后。落花流水还依旧。这情怀,对东风、尽成消瘦。

此词作于暮春登临之际,上片以工笔绘景:傍晚露水初干,黄莺掠过翠径,惊落的花瓣如锦绣铺地,经雨的海棠红得似胭脂浸透。但这浓丽景色里藏着惊心之笔——"算韶华"三字急转直下,原来词人眼中的烂漫春光,不过是又一年光阴虚掷的见证。

下片直抒胸臆:看遍大好风光,却无人共赏良辰,连串的"恨"字喷薄而出。最妙在"榆钱买断两眉长斗",古人以"榆钱"喻无用之物,词人偏说这串串铜钱般的榆荚,竟买断了自己的双眉,让愁绪长驻眉间。结句"对东风、尽成消瘦",呼应开篇"小院闲昼",一个"瘦"字既写形销骨立之态,更见魂销神伤之痛,将伤春与怀人之情推向极致。

三、《绝句》雨幕中的病客独白

一双燕子语帘前,病客无憀尽日眠。

开遍杏花人不到,满庭春雨绿如烟。

这首二十八字的绝句,堪称"以乐景写哀情"的典范。首句从听觉切入,双燕呢喃本是春日喜讯,却反衬出"病客"的孤寂——连燕子都有伴侣相语,卧病之人却只能终日昏睡。次句"无憀"二字直点心境,百无聊赖中,连满园杏花的热闹都成了讽刺:花开得越盛,越显无人问津的凄凉。

结句以景语作情语:当春雨如烟般漫过庭院,绿意朦胧中,唯有一片空寂。这里的"绿如烟"既是实写雨幕中的草木,又暗合温庭筠"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"的意境,将怅惘之情融入苍茫雨色,余韵悠长。

结语:流星划破的文学天际

王雱的生命如流星划过北宋的夜空,却在诗词中留下了永恒的光痕。他的作品虽不及父亲王安石的雄浑,却以细腻笔触开拓了"士大夫婉约词"的新境界:在《眼儿媚》里看见情爱的幽微,在《倦寻芳慢》中触摸时光的重量,在《绝句》中聆听孤寂的回响。

这些文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,更折射出北宋文人"以诗言志,以词传情"的精神特质——即便身处变法浪潮的中心,仍保有对生命细微处的敏感。当我们重读这些千年之前的句子,看见的不仅是一位才子的春愁秋恨,更是整个时代在诗词里的温柔褶皱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